4月27日,由深圳市罗湖区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学余游艺——游江作品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幕,该展览是深圳市罗湖区美术家协会 “罗湖区青年美术家推广计划”的个展项目,此次展览从纸本水墨到水墨装置,主要展现了艺术家游江十年来在当代水墨方面的创作风貌和成果。此次展览通过“山·水”“市·隐”“象·心”和“游·观”四个部分展现了当代的青年艺术家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积累,还体现出艺术家在创作中继承创新,跨界融合,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观念性的水墨新图像。展览将持续至5月7日。
【资料图】
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观念性的水墨新图像
近年来,罗湖区美术家协会深入研究罗湖艺术生态,梳理当代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成果,策划了“罗湖区青年美术家推广计划”,该项目旨在激发年轻人积极主动的创造力,一方面壮大和充实罗湖美术创作队伍;另一方面,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挖掘美术新生力量,助推艺术新气象,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新时代美术事业培养优秀的新型人才。该项目每年定期选拔罗湖区优秀的青年艺术家,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届。
游江作为一位深圳本土艺术家,近些年一直活跃于当代艺术批评和展览策划的领域,不仅出版了多本著作,还策划了一系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展览和活动。在艺术创作方面,他自幼习画,具有扎实的造型能力,一直勤耕不辍,虽然一直醉心于艺术理论研究,但他亦不忘理论结合实践,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双管齐下。在具体的创作中,游江从传统出发,笔墨当代随时代,结合自身的生存经验和生命体验,从都市、移民、梦想、信仰、生命的意义等方面展开了个体视觉化的思考,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观念性的水墨新图像。
在当代,艺术家为什么还画山水画?正如游江所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传统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有了传统,我们就能在世界上、在宇宙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山水画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山水画,似乎从来都不是要画一个看得见的山水。中国画的山水,既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山水,也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山水,更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山与水。从某种程度上,我们从山水中来,我们是驾着一叶小舟逍遥于湖光山色之间的渔夫,或是误入平行世界桃花源中的旅人,抑或是奔向大海的山泉……山水是一种信仰,是一个对世界去‘色’体悟过程与找寻真实自我的生命过程。”
通过艺术来拓宽个体的视野,增加生命的纬度
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不仅展现的是个体的生存经验,也反映着城市的文化与时代的精神。
傅抱石纪念馆馆长、研究员、艺术学博士后黄戈认为:尽管游江如此这般自由的徜徉在传统山水笔墨间,但凡看过游江一系列的“新山水画”我们又不会把他归为传统型山水画家,至少在图式乃至风格上有着当代水墨对传统程式的解构倾向和实验意味。在抽象与半抽象的水墨晕染效果中杂糅着斑驳迷离的色彩,水、墨、色的情感抒发与巧思设计的画面构成共同生发出一种对“传统山水”对象化的“另类”解读和“崭新”诠释,加之“戏谑”般的题目,令人产生似曾相识而又不那么熟悉的程式和意趣,譬如《 86版的西游记一直在脑海里》《不满意就加点儿水》《我们的山水只存在于周末》等等。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研究员徐志君表示:总体来看,游江的都市水墨作品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希望找到更成熟的画面形式而为此不断调试。我们看到他在题材方面,尝试了传统、现代都市和重大时代事件的链接。在语言方面,他借鉴了抽象艺术,甚至其他画种的一些创作方法。从画面效果来说,这些作品还没有像他的其他系列创作那样,呈现较为统一的面貌。站在他的都市水墨画作前,似乎可以看到画家在自己画案前的灯光下,冥想着窗外巨大的都市的肌理。当他试图去描述自己所想时,还有些迟疑,并在过程中试图拣选更合适的词汇。但最终画家完成了他的讲述时,我们才意识到,迟疑和困惑可能是我们忽视的都市情感的重要方面。它属于当代,属于生活其中的每一个人。
江苏省国画院美术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刘筱表示:游江的《抵岸》系列一直在延续,并随着他阅历的丰富而拓展。图像范式上因克孜尔千佛洞、敦煌莫高窟的激发,精神内核上因城市扩张的都市生活体验与艰辛个人奋斗的筚路蓝缕而自洽,在这套纸本水墨作品中,他一直在营造一种西方波普般的东方绘画维度。
游江表示,“艺术创作本身对我来说并不那么重要,艺术学习和创作的过程,就是仿佛在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去感知真实的世界,通过艺术来拓宽个体的视野,增加生命的纬度。”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时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